《生物圈的未來》
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製令,全馬人民被限製活動,居家抗疫。而少了人類活動的城市,空氣變清新了,河水也恢復清澈,而動物可以不受威脅地自由活動,沒有汙染,沒有噪音,世界安靜唯有風聲在狂囂。
然而很快地,當人類開始恢復活動,地球與其他生物的喘息時間又被剝奪了,如些短暫。
趁著地球日,在此為大家讀一段書吧。段落摘自2002年出版的《生物圈的未來》,時間有些久遠的書,但觀點如今更能被印證。
●〈養不起的未來〉
地球被逼到極限時,究竟能養得起多少人?精略估計並不難,但答案不是固定的,必須視三種情況而定:首先,地球需要支持多久;再來,資源分配要做到多平均;還有就是,大多數人希望達到的生活品質有多高。就拿食物來說,經濟學家通常以它作為地球環境承載力(Carrying Capacity)的指標。目前世界谷物產量約為每年二十億噸(這是2002年的數據,根據2020/2021的數據顯示,目前的世界谷物產量約27.65億噸),而谷物正是大多數人主要的熱量來源。理論上,這個數量足以餵飽一百億東方印度人,他們的主食是谷物,而且依西方標準衡量,他們的肉類攝取量極低。然而同樣的谷物卻只能養得起二十五億美國人,因為後者把大部分谷物都轉成家畜和家禽。但是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也想攀爬這條營養鏈,攝取更多肉類,卻是問題重重。如果土壤侵蝕和地下水降低仍以現在的速度進展下去,等世界人口達到九十億或一百億時(希望這就是最高峰了),糧食短缺幾乎是無可避免的。
有兩個辦法可以阻止糧食短缺。要嘛,工業國人民把食物鏈移向更大比例的素食,要嘛,全球的農業生產地必須把產量增加50%以上。
生物圈的局限是固定的。我們即將通過瓶頸也是真實的。任何頭腦清楚的人應該都看得出來,不論我們是否採取行動,地球供養人類的能力已接近極限。我們早已挪用了40%地球綠色植物所製造的有機物質。如果每個人都願意變成素食者,讓飼養家畜的糧食減少甚至完全不存在,那麽現有的十四億公頃土地,將足夠供養一百億人口。
如果人類充分利用陸地及海洋一切植物光合作用所捕捉的能量(差不多有四十兆瓦),那麽地球便可供養一百七十億人口。但是,不用等到真正的大限來臨,地球一定早就變得像煉獄般不宜居住。
當然,人類也有可能想出辦法逃過一劫。石油蘊藏量可能可以轉化為食物,直到用光為止。核聚變能源也可能用來製造光線,以驅動光合作用,使得植物生長大大提升,遠超過單單依賴太陽能源,因此也製造出更多的食物。將來有一天,人類甚至有可能認真思考太空生學家所稱的第二型文明,把所有太陽能都用來供應居住在地球以及其他行星上(或是附近)的人類(銀河系行星上應該沒有這麽高層次的有智慧生命,否則尋找外太空智慧生物的SETI計劃早就找到它們了)。當然,我們不會只是為了要延續多子多孫的愚行,而往這些方向去努力。